1. 冷凍干燥機日常清潔:預防污染與腐蝕
操作要點:
凍干腔室與隔板:每次使用后,用軟布或海綿蘸取75%酒精或中性洗滌劑擦拭腔室內部、隔板及托盤,避免殘留物腐蝕設備或污染后續樣品。例如,生物樣本殘留的蛋白質可能滋生細菌,影響下次實驗結果。
冷凝器與干燥室:每月用壓縮空氣或軟毛刷清理冷凝器散熱片表面的灰塵,防止散熱不良導致制冷效率下降。若設備無自動除霜功能,需手動清除冰層,避免冰層過厚影響性能。
外部清潔:定期用干布擦拭設備外殼,避免灰塵堆積影響散熱,同時保持控制面板干燥,防止誤觸導致操作異常。
案例支撐:某實驗室因未及時清理冷凝器灰塵,導致制冷效率下降30%,清潔后恢復至標準性能。
2. 潤滑維護:減少部件磨損
操作要點:
傳動部件:每季度對軸承、鏈條、齒輪等傳動部件涂抹專用潤滑油(如硅基潤滑脂),減少摩擦和噪音。
真空泵維護:每月檢查真空泵油位,確保油標在正常范圍內(通常為1/4~3/4)。若油質渾濁或乳化(含水),需立即更換新油,避免潤滑性能下降導致泵體損壞。
壓縮機保養:每年更換或清洗空氣過濾器、潤滑油和冷凝器,確保壓縮機穩定運行。
數據參考:廠家建議真空泵油每6個月更換一次,若處理高含水量樣品,需縮短至每3個月更換。
3. 密封檢查:確保真空與溫度穩定性
操作要點:
門密封圈:每次使用前檢查凍干腔室門密封圈是否完好,查看有無裂紋、老化或變形。若發現密封圈損壞,需及時更換,防止真空泄漏導致樣品氧化或干燥失敗。
管道接口:定期檢查真空系統各管路、閥門連接處是否緊固,使用檢漏儀或肥皂水排查泄漏點。
橡膠閥與密封墊:每月檢查所有橡膠閥和密封墊是否老化或變形,及時更換受損部件,確保設備密封性。
案例支撐:某制藥企業因未及時更換老化的門密封圈,導致真空泄漏率上升20%,樣品含水量超標,影響產品質量。
4. 深度消毒:防止交叉污染
操作要點:
消毒劑選擇:每次使用后或處理不同批次物料時,使用適當的消毒劑(如過氧乙酸、次氯酸鈉)對凍干腔室、冷凝器等關鍵部件進行消毒,防止交叉污染。
操作規范:關閉電源并排出所有氣體和水分后,用噴壺或刷子均勻涂抹消毒劑,作用10-15分鐘后用清水擦拭干凈,避免殘留腐蝕設備。
記錄管理:詳細記錄消毒時間、消毒劑類型及濃度,便于追溯和分析。
數據參考:某醫院因未定期消毒凍干機,導致不同批次藥品交叉污染,造成經濟損失超50萬元。
5. 長期停機管理:防止部件腐蝕與損壞
冷凍干燥機操作要點:
排空殘留水分:若設備停用超過7天,需排空腔室、冷凝器及管道內的殘留水分,防止腐蝕或微生物滋生。
真空泵保護:排空泵內舊油并清洗,注入少量新油后手動盤轉泵軸數次,形成保護膜,防止內部零件銹蝕。
存放環境:將設備放置在干燥、通風的環境中,避免高溫(>40℃)或潮濕(濕度>60%)導致電子元件老化或金屬部件腐蝕。
案例支撐:某實驗室冬季未排空水箱,導致水管凍裂,維修費用達設備原價的25%。